苏武牧羊作文400字
塞外的风呼呼地怒号着,大雪纷飞.在北海这个地方,终年白雪皑皑,荒无人烟,连鸟兽也很少飞过.北海边上,有着一群正在漫步着羊.在羊旁边,有一个佝偻背的老人,塞外出来的风吹乱了老人稀疏的白发,这银色的胡须仿佛再告诉我们老人的沧桑…… 汉帝为了答谢匈奴单于的善意,命苏武带领军团出使匈奴——一个荒凉的国度.因为"虞常事变",苏武等人被扣押,面对名和金钱的诱惑,面对酷法严刑,有人屈服了,得到了荣誉富贵,而苏武始终不肯向匈奴单于面向称臣.为此,他被流放北海边牧羊,条件十分无理——公羊生仔,苏武才能获释归汉. 茫茫北海,一望无垠,地冻天寒,人迹罕见,苏武身上单薄的衣服,饱经风雪的洗礼,支离破碎,仅能蔽体,早已失去御寒的功效,寒风似箭刺入骨子里.苏武饥食毡,渴饮雪水,心中却依然守信诺言: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. 悠悠十九年,已是两鬓花白,终于有了回国的机会回到祖国的那一刻,高抬头颅,苏武激动地流下泪水. 苏武的英雄气节谱写一曲正气歌.他的故事让我流泪,走在秋风中的我,读懂了如何忠诚! 吉林长春吉林省农安实验小学六年级:唐佳宁
苏武牧羊故事作文
匈奴自从给卫青、霍去病打败以后,双方有好几年没打仗.他们口头上表示要跟汉朝和好,实际上还是随时想进犯中原.
匈奴的单于一次次派使者来求和,可是汉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访,有的却被他们扣留了.汉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.
公元前100年,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,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,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.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,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,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,出使匈奴.
苏武到了匈奴,送回扣留的使者,送上礼物.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,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,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儿.
苏武没到匈奴之前,有个汉人叫卫律,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.单于特别重用他,封他为王.
卫律有一个部下叫做虞常,对卫律很不满意.他跟苏武的副手张胜原来是朋友,就暗地跟张胜商量,想杀了卫律,劫持单于的母亲,逃回中原去.
张胜很表示同情,没想到虞常的计划没成功,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.单于大怒,叫卫律审问虞常,还要查问出同谋的人来.
苏武本来不知道这件事.到了这时候,张胜怕受到牵连,才告诉苏武.
苏武说:"事情已经到这个地步,一定会牵连到我.如果让人家审问以后再死,不是更给朝廷丢脸吗?"说罢,就拔出刀来要93.张胜和随员常惠眼快,夺去他手里的刀,把他劝住了.
虞常受尽种种刑罚,只承认跟张胜是朋友,说过话,拼死也不承认跟他同谋.
卫律向单于报告.单于大怒,想杀死苏武,被大臣劝阻了,单于又叫卫律去159迫苏武投降.
苏武一听卫律叫他投降,就说:"我是汉朝的使者,如果违背了使命,丧失了气节,活下去还有什么脸见人."又拔出刀来向脖子抹去.
卫律慌忙把他抱住,苏武的脖子已受了重伤,昏了过去.
卫律赶快叫人抢救,苏武才慢慢苏醒过来.
单于觉得苏武是个有气节的好汉,十分钦佩他.等苏武伤痊愈了,单于又想159苏武投降.
单于派卫律审问虞常,让苏武在旁边听着.卫律先把虞常定了死罪,杀了;接着,又举剑威胁张胜,张胜贪生怕死,投降了.
卫律对苏武说:"你的副手有罪,你也得连坐."
苏武说:"我既没有跟他同谋,又不是他的亲属,为什么要连坐?"
卫律又举起剑威胁苏武,苏武不动声色.卫律没法,只好把举起的剑放下来,劝苏武说:"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,单于待我好,封我为王,给我几万名的部下和满山的牛羊,享尽富贵荣华.先生如果能够投降匈奴,明天也跟我一样,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?"
苏武怒气冲冲地站起来,说:"卫律!你是汉人的儿子,做了汉朝的臣下.你忘恩负义,背叛了父母,背叛了朝廷,厚颜无耻地做了汉187,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.我决不会投降,怎么159我也没有用."
卫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,向单于报告.单于把苏武关在地窖里,不给他吃的喝的,想用长期折磨的办法,159他屈服.
这时候正是入冬天气,外面下着鹅毛大雪.苏武忍饥挨饿,渴了,就捧了一把雪止渴;饿了,扯了一些皮带、羊皮片啃着充饥.过了几天,居然没有饿死.
单于见折磨他没用,把他送到北海(今贝加尔湖)边去放羊,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开来,不许他们通消息,还对苏武说:"等公羊生了小羊,才放你回去."公羊怎么会生小羊呢,这不过是说要长期监禁他罢了.
苏武到了北海,旁边什么人都没有,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.匈奴不给口粮,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.日子一久,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.
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,匈奴的单于死了,匈奴发生内乱,分成了三个国家.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,又打发使者来求和.那时候,汉武帝已死去,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.
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,要单于放回苏武,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.使者信以为真,就没有再提.
第二次,汉使者又到匈奴去,苏武的随从常惠还在匈奴.他买通匈奴人,私下和汉使者见面,把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情况告诉了使者.使者见了单于,严厉责备他说:"匈奴既然存心同汉朝和好,不应该欺骗汉朝.我们皇上在御花园射下一只大雁,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子,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,你怎么说他死了呢?"
单于听了,吓了一大跳.他还以为真的是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,连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.他向使者道歉说:"苏武确实是活着,我们把他放回去就是了."
苏武出使的时候,才四十岁.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,胡须、头发全白了.回到长安的那天,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.他们瞧见白胡须、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,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,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.
苏武牧羊故事作文800字
苏武的故事发生在汉朝.那是朝廷正和匈奴大战,可匈奴见自己打不过汉朝,就派使者向汉朝求和,汉朝也同意和解,就派苏武去匈奴,以商大事.
苏武刚到匈奴,就被说成刺杀单于的,于是,苏武就被关进牢房.苏武知道:刺杀只是个幌子,实际上匈奴是想让他投降,果然一个叫卫律的汉187来审讯他.
卫律说:"单于对我好,赠予我成群的牛羊,满山的金银,你如果归顺了保证待遇比我好."苏武怒道:"你是汉人的儿子,卖国求荣,还敢来劝我投降,你都对不起这旌节."他抖了抖手上的旌节."我宁可死也不投降."说着就用刀往脖子上抹去.卫律急忙制止,可苏武还是昏迷了好几天.
单于见苏武不可能投降了,就把他赶到北海放羊,还说等"公羊"生了小羊再回来,这样,苏武被软禁了.
北海是个十分冷的地方,在那里苏武找不到吃的,就吃野草、喝雪水,艰难度日.
冬去冬又回,苏武头发已花白了,可他依然捧着那根毛都掉光的旌节,深情地望着它.思念那可能已经忘了他的祖国.
直到十九年后,苏武才被放了回来,全城的百姓都出门迎接,说他是有气节的大丈夫.
关于王昭君的文章
咏王昭君的诗词很多,最著名的当推杜甫写的那首七言律诗:
群山万壑赴荆门,生长明妃尚有村.
一去紫台连朔漠,独留青冢向黄昏.
画图省识春风面,环佩空归夜月魂.
千载琵琶作胡语,分明怨恨曲中论.
"明妃"即王昭君."青冢"是王昭君的墓.据说每到秋天,四野枯黄,唯独昭君墓上之草独青,故名"青冢".此诗重点在写一个"怨"字——"千载琵琶作胡语,分明怨恨曲中论."根据诗人的看法,昭君出塞,当然是"悲剧"了.后世的元人杂剧;也都是因袭杜诗的观点,把王昭君写成哭哭啼啼出塞,甚或把她的结局写成投崖自尽.这当然是违反历史事实的.事实是她嫁给匈奴王呼韩邪单于,号宁胡阏氏.呼韩邪死,她又嫁给呼韩邪前妻之子复株累若鞮单于.她是寿终正寝,丧在匈奴的领土的.但也有不同的看法,可以王安石那两首《明妃曲》为代表.
(一)
明妃初出汉宫时,泪湿春风鬓脚垂.
低回顾影无颜色,尚得君王不自持.
归来却怪丹青手,入眼平生几曾有.
意态由来画不成,当时枉死毛延寿.
一去心知更不归,可怜着尽汉宫衣.
寄声欲问塞南事,只有年年鸿雁飞.
家人万里传消息,好在毡城莫相忆.
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,人生失意无南北.
(二)
明妃初嫁与胡儿,毡军百两皆胡妃.
含情欲说独无处,传与琵琶心自知.
黄金杆拨春风乎,弹看飞鸿劝胡酒.
汉宫侍女暗垂泪,沙上行人却回首.
汉恩自浅胡自深,人生乐在相知心.
可怜青冢已芜没,尚有哀弦留至今.
王安石是历史上有名的"拗相公",这两首诗大做翻案文章,也充分表现了他"拗"的性格.一则说"意态由来画不成,当时枉死毛延寿."替毛延寿开脱.再则说"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,人生失意无南北."和认为昭君出塞是悲剧的唱反调.三则说"汉恩自浅胡自深,人生乐在相知心."着重"相知"二字,这就更进一步了.既然失意无分南北,与其留在汉宫做被困长门的"阿娇"(其实对王昭君而言,假如她不是自请遣嫁匈奴,根本就没有机会见到汉元帝,连阿娇都做不成的),倒不如远嫁匈奴,得到知心夫婿了.翻案文章,做到这个地步,那已不是"昭君怨"而是"昭君乐"了.
说来有趣,昭君出塞,是喜剧还是悲剧,历来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,唱对台戏的不仅杜甫和王安石而已.
昭君墓周围有很多诗碣,其中一首诗碣刻的诗是:闺阁堪垂世,明妃冠汉宫.一身归朔汉,万里靖兵戎.若以功名论,几与卫霍同.人皆悲远嫁,我独羡遭逢.纵使承恩宠,焉能保始终.至今青冢在,绝城赋秋风."卫霍"即汉朝的名将卫青和霍去病,诗人把王昭君与"卫霍"相提并论,对她可说是高度赞扬了.不过诗中虽没明言,但显而易见,诗人笔下的王昭君是抱着"自我牺牲"的精神和番的.是则在昭君的"得意"(诗人"我独羡遭逢"的"得意")中也还有怨在.
近人郁达夫也有一首咏王昭君的诗,命意和此诗相类.郁诗道:马上琵琶出塞吟,和戎端的爱君深.当年若贿毛延寿,哪得诗人说到今.
写王昭君是抱着"爱君"(汉元帝)之心,为保主上江山而去"和戎".就命意和技巧来说,这首诗都不能算是佳作.不过这是郁达夫的"少作",他写这首诗时,只有18岁.
前面所引的这几首诗,不管是说昭君怨还是昭君乐,基本上都是同情王昭君的,但也有一首诗,非但不同情王昭君,而且是大骂她.此词见于《疆村丛书》,词牌名《烛影摇红》,词的前面有序文.
烛影摇红(后汉匈奴传,言呼韩邪单于来朝,愿为汉婿,后宫王嫱以积怨自请行,此事之实也.《西京杂记》乃云,元帝使画工毛延寿图宫人形貌,按图召幸.王嫱以贿金少,画不及貌,宫人王嫱当行,帝见之悔,乃杀延寿.夫元帝柔仁之主也,而谓其因女色杀画工,余固不信.而王嫱以无宠自请行,诚一女子耳,后之为昭君曲者多归咎元帝,殊不当也.因此赋.)
深锁宫花,绣生鱼钥重门闭.美人何事怨东风,独赋伤春意.月照黄沙万里,到毡城,芳心自喜.尊前歌舞,马上琵琶,宠深谁比.
毳服胡妆,哪思旧日骄罗绮.年年秋雁向南飞 肯寄相思字.岁久玉颜憔悴.似花落、悔随流水.草青坟上,应是香魂,尚含愁思.
骂王昭君为"女子",和那首把王昭君与"卫霍"相提并论的诗对照来看,恰成极端的对比.不过"到毡城,芳心自喜",倒也说明了王昭君是出于自愿的事实.她并没有抱怨.
董必武游览昭君墓时,也曾留诗一首,诗道:
昭君自有千秋在,胡汉和亲识见高.
词客各摅胸臆懑,舞文弄墨总徒劳.
对王昭君作出正确评价,是"和亲",而不是"和番"或"和戎".
曹禺的剧作《王昭君》,是遵周总理之意而写的.剧作的主题也就是表达"胡汉和亲识见高"这七个字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