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年级上册语文书课后所有的读读写写带拼音
第一单元: 一瞬(shùn)间 嶙(lín)峋(xún) 眩(xuàn) 啜(chuò)泣小憩(qì) 擎(qíng)天撼(hàn)地忍俊不禁(jīn) 唳(lì)
第二单元: 濯(zhuó) 姊(zǐ)妹 窖(jiào) 泯(mǐn)灭 厄(è)运 猝(cù)然陬(Zōu)邑(yì) 不亦说(yuè)乎? 愠(yùn) 曾参(shēn) 省(xǐng)身 传(chuán)不习乎?获益匪浅
第三单元: 酝(yùn)酿(niàng) 黄晕(yùn) 髻(jì) 栀子(zhī) 唱和(hè)丁丁(zhēng) 肥硕(shuò)鳊(biān)鱼 乌桕(jiù) 寥(liáo)阔(寥廓) 枯涸(hé) 清洌(liè) (水尤清冽-泉甘而酒洌)梦寐(mèi)
碣(jié)石 澹澹(dàn) 竦(sǒng)峙(zhì)
第四单元
: 骸骨(hái) 猛犸(mǎ) 朱泳燚(yì) 峰峦(luán) 一霎 (shà)间虹(hóng或jiàng) 喑(yīn)哑(yǎ) 静谧(mì) 螽(zhōng)斯莴(wō)苣(jù) 颚(è) 嗉(sù)囊 喙(huì) 淄(zī)川苦心孤诣(yì) 蜃 (shèn) 景 奂(huàn)山 青冥(míng) 禅(chán)院 飞甍(méng)
高垣(yuán)睥(pì)睨(nì) 连亘(gèn) 窗扉(fēi) 倏(shū)忽
第五单元: 丫杈(chà) 粼粼(lín) 匿(nì)笑 谢道韫(yùn) 陈寔(shí) 尊君在不(fǒu)?
第六单元: 滑稽(jī) 陛(bì)下 赐(cì) 御(yù)聘(pìn) 爵(jué)士鲛(jiāo)人 莽莽榛榛(zhēn) 哞哞(mōu) 酥(sū) 踉跄(liàng qiàng) 孪(luán)生 边塞(sài) 何遽(jù) 髀(bì) 跛(bǒ) 骇(hài)人
课后古诗: 螣(téng)蛇 枥(lì) 黍(shǔ)场圃(pǔ) 溧(Lì)水 婺(wù)源
这个我也不知道是哪个版本有点不全还望包涵啊!!!
谁知道,什么软件可以下载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」?
我知道,我前几天用过.你可以下载"初中语文课堂",选择年级和人教版
七年级上册语文书
观沧海
曹203
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.
水何澹澹,山岛竦峙.
树木丛生,百草丰茂.
秋风萧瑟,洪波涌起.
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;
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.
幸甚至哉,歌以咏志.
意思:东行登上碣石山,来观赏大海.海水多么宽阔浩荡,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.
碣石山上树木丛生,各种草长得很繁茂.秋风飒飒,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.
日月的运行,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21发的.银河星光灿烂,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.
真是幸运极了,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.
【赏析】
《步出夏门行》,又名《陇西行》,属古乐府《相如歌·瑟调曲》."夏门"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,汉代称夏门,魏晋称大夏门.古辞仅存"市朝人易,千岁墓平"二句(见《文选》李善注).《乐府诗集》另录古辞"邪径过空庐"一篇,写升仙得道之事.曹203此篇,《宋书·乐志》归入《大曲》,题作《碣石步出夏门行》.从诗的内容看,与题意了无关系,可见,只是借古题写时事罢了.诗开头有"艳"辞(序曲),下分《观沧海》、《冬十月》、《土不同》、《龟虽寿》四解(章).当作于建安十二年(207)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.
东汉末年,正当军阀逐鹿中原之时,居住在辽西一带的乌桓强盛起来,他们南下攻城掠地,成为河北一带的严重边患.建安十年(205),曹203摧毁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根基,袁绍呕血而死,其子袁谭、袁尚逃到乌桓,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害.当时,曹203处于南北夹159的不利境地:南有盘踞荆襄的刘表、刘备,北有袁氏兄弟和乌桓.为了摆脱被动局面,曹203采用谋士郭嘉的意见,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北征,五月至无终,秋七月遇大水,傍海大道不通,后接受田畴建议,断然改道,经徐无山,出庐龙塞,直指柳城,一战告捷.九月,胜利回师,途经碣石等地,借乐府《步出夏门行》旧题,写了这一有名的组诗.诗中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,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,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、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.
关于曹203东临碣石,过去多以为是北征乌桓去时的事,其实,这种看法与史实不符,不可置信.我们用《三国志》《武帝纪》和《田畴传》的记载来核对,曹203当时是在北征乌桓的归途中登上碣石的,因为去时逢大水,傍海大道不通,他只好改道走徐无山那条小路前往辽西."九月,公引自柳城还,……十一有至易水",他应在这年(207)九月或十月初"临碣石"、"观沧海".至于碣石山位于现今何处,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议,或以为此山已沉入现今河北省乐亭县境的大海中,或以为就是现今河北省昌黎县北的碣石山.不管怎样,在曹203登临时,它应是傍海一带较高的石山.
"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.水何澹澹,山岛竦峙",头二句点明"观沧海"的位置:诗人登上碣石山顶,居高临海,视野寥廓,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.以下十句描写,概由此拓展而来."水何澹澹,山岛竦峙"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,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."澹澹",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;"何",何其,今言"多么",是叹美之词."澹澹"而加叹美,那沧海的辽阔苍茫气象便可想而知了.在这水波"澹澹"的海上,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,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,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.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,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.
"树木丛生,百草丰茂.秋风萧瑟,洪波涌起."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:虽然已到秋风萧瑟,草木摇落的季节,但岛上树木繁茂,百草丰美,给人生意盎然之感.后二句则是对"水何澹澹"一句的进一层描写:定神细看,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,汹涌起伏.这儿,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,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.在我国文学史上,由于作家的世界观和处境等种种原因,自宋玉《九辩》开悲秋文学的先声之后,多少206人墨客因秋风而临风洒泪,见落叶而触景伤情!然而,曹203却能面对萧瑟秋风,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:在秋风萧瑟中,大海汹涌澎湃,浩淼接天;山岛高耸挺拔,草木繁茂,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.这种新的境界,新的格调,正反映了他"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"的"烈士"胸襟.
"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;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."前面的描写,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,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,纵意宕开大笔,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:茫茫大海与天相接,空蒙浑融;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,日、月、星、汉(银河)都显得渺小了,它们的运行,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.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,既是眼前实景,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,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,大有"五岳起方寸"的势态.这种"笼盖吞吐气象"是诗人"眼中"景和"胸中"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.(参见《古诗归》卷七钟惺评语)言为心声,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,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,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,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.过去有人说曹203诗歌"时露霸气"(沈德潜语),指的就是《观沧海》这类作品."霸气"当然是讥评,但如果将"霸气"理解为统一中国的雄心,那么,这种艺术鉴赏的眼光还是可取的.
"幸甚至哉,歌以咏志."这是合乐时的套语,与诗的内容无关,就不必细说了.《观沧海》这首诗,从字面看,海水、山岛、草木、秋风,乃至日月星汉,全是眼前景物,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,在我国文学史上,曹203以前似还不曾有过.它不但通篇写景,而且独具一格,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,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.值得指出的是:客观自然景物反映到诗人头脑中,必然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--理解、融会、取舍、强调,然后形成艺术的产品.这种产品,既是客观世界的反映,也是诗人主观精神的凝结.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,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,写得沉雄健爽,气象壮阔,这与曹203的气度、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,因此,即使是纯属写景之作.因作,即使是纯属写景之作,也不可能是纯客观的照相式制作.
另外,曹203现存二十余首诗,虽然用的都是乐府旧题,但内容却是全新的.沈德潜指出:"借古乐府写时事,始于曹公."(《古诗源》卷五)这在我国文学史上,也是一个大胆的突破.这种重视反映现实生活,不受旧曲古辞束缚的新作风,大大推进了我国文学现实主义精神的发扬.曹203这个功绩,也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
求七年级上册语文书所有古诗和古文!!!!!
古文有《童趣》《论语》十则 《山市》《世说新语》两则
古诗课内有《观沧海》《次北固山下》《钱塘湖春行》《天净沙*秋思》
课外有《龟虽寿》《过故人庄》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《夜雨寄北》《泊秦淮》《浣溪沙》《过松源晨炊漆公店》《如梦令》《观书有感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