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admin

初中语文万能答题模板(语文阅读题答模)

admin 2021-03-13 47
初中语文万能答题模板(语文阅读题答模)摘要: 跪求初中作文万能模板一、开头排比:…是…中间叙事:注意细节描写(动作、神态、语言),心理活动一定要细腻,所以最好取材于生活,并且最好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.内容大多为积极向上.结尾升...

    跪求初中作文万能模板

    一、

      

初中语文万能答题模板(语文阅读题答模)

开头排比:…是…

      中间叙事:注意细节描写(动作、神态、语言),心理活动一定要细腻,所以最好取材于生活,并且最好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.内容大多为积极向上.

      结尾升华:从平凡中看到伟大.可以就是抒情,发表看法,阐明道理,在引用一些名人名言.最好可以与开头呼应.

      二、

      开头倒叙,给考官眼前一亮之感,并一定留有悬念

      中间叙事同上

      结尾再提升

    希望这些对你有所帮助,当然写作时不要想什么模版不模版的,一定要用真情打动老师,生搬硬套所谓的模版不如真情的流露、一气呵成的文章更受老师的青睐.还有,要为自己写文章,为自己的心灵书写文字,别把写文章与考试联系起来,考场作文未必有平时精雕细琢的文章写的好.

    还有,文章需要反复修改,希望你们的语文老师是一个负责的老师,If so, you can go and ask him or her about your problem,or bring your article to them and let them see it.I bet him/her will give you some suggestions.Best wishes to you!

    初中语文中考阅读技巧和答题模式

    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:

      (1) 先读题后读文.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"题眼"(即答题关键点),带着问题读文,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.

      (2) 读文时,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.

      (3) 准备答题时,必须再次细读题目,找准"题眼".

      (4) 答题时,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,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;如涉及全篇,则要再读全文.

      1、文章体裁:诗歌、小说、散文(抒情散文、叙事散文)、剧本、说明文、议论文

      2、记叙文六要素: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事件、起因、经过、结果

      3、散文种类:(1)叙事散文(2)抒情散文

      4、散文特点:形散而神不散.

      5、小说种类:长篇小说、中篇小说、短篇小说、小小说.

      6、小说三要素:人物、环境、情节(开端、发展、215、结局).

      7、记叙文的表达方式:记叙、议论、抒情、描写、说明.

      8、找主题句: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、抒情句.

       9、材料组织特点:紧紧围绕中心;选取典型事件;剪裁得体;详略得当.

    10、记叙的线索及作用:

      线索:(1)核心人物 (2)核心事物 (3)核心事件

      (4)时间 (5)地点 (6)作者的情感

      作用:是贯穿全文的脉络,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,使文章条理清楚、层次清晰.

      答题套路:

      如:文章以"……"线索,中间串写了"……"、"……"几件事,组成一种"冰糖葫芦"的"串"式结构,选材典型,脉络清晰,主旨鲜明.

    11、记叙的顺序及作用:

      (1)顺叙(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)

      作用:叙事有头有尾,条理清晰,读起来脉络清楚、印象深刻.

      (2)倒叙(先写结果,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.)

      作用:造成悬念、吸引读者,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,增强文章的生动性.

      (3)插叙(叙事时中断线索,84相关的另一件事.)

      作用:对情节起补充、衬托作用,丰富形象,突出中心.

    12、修辞方法及作用:

      答题套路: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,如"……(某一段话)";运用了"XX"的修辞手法,使(能)"……"(套修辞作用)

      注意: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58容来写,否则就会很空.

      附: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

      (1)比喻:形象生动、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、讲解道理,增强语言的生动性、形象性、化抽象为具体,使人易于理解.

      (2)拟人: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、思想、感情和动作,使物人格化,使之更形象,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.

      (3)夸张:突出特征,揭示本质,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.

      (4)排比:条理清晰,节奏鲜明,增强语势,长于抒情,使语言更有表现力,更有气魄.

      (5)对偶:使句式整齐,结构一致,形式优美,音韵和谐,互相映衬,互为补充.

      (6)反复:强调某种意思,更能突出文章主题,观点鲜明.抒情强烈,富有感染力.

      (7)设问:自问自答,引人注意,启发思考.

      (8)反问:态度鲜明,加强语气,强烈抒情.

      (9)引用:使内容更真实、准确、深刻、精密.

      (10)反语:增加讽刺意味,使表达更深刻,更有力度.

      (11)对比:形成强烈反差,加强读者的印象,突出文章的中心.

      13、文段中关键词语、短句的分析.

      在题目的题干21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,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,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: 词不离句→句不离段→段不离篇,抓住关键词,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,联系上下文再解释.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.

    初中阅读题答题格式及方法

    1、字不离词.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.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,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,即字不离词,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.如:

    道听途说,道,指道路 ; 志同道合,道, 指道理

    2、词不离句.在综合阅读题中,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.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:

    一词多义.这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.如:策之不以其道,策, 驱使 ; 执策而临之 ,策,马鞭

    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,这些,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,也就是词不离句.如: "见教"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,指教(我)的意思.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.在《范进中举》一文中,范进中举前面对胡屠户的"教导",称"岳父见教的是".

    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,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,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.

    3、句不离段.也就是说,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,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.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,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,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.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,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.

    4、段不离文.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,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.因此,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,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.否则,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.

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

作者:admin本文地址:http://www.szxmzwx.com/zcc/7830.html发布于 2021-03-13
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章成成文学网站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