赏识人才的例子,具体点,古今的
刘备——三顾茅芦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,洗一次头时,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;吃一顿饭时,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,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贤士.这就是成语「握发吐哺」典故.
古代人尊重人才的例子
唐太宗十分重视人才,知人善任.魏征本来是太子李建成的手下,曾经劝说李建成除掉李世民,玄武门之变后,唐太宗不计前嫌,对他加以重用.626年,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,将李建成、李元吉等诛杀.李世民听说魏征以前经常劝谏李建成把李世民安排到别的地方去,李世民派人把魏征带问道:"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?"魏征回答说:"太子要是按照我说的去做,就没有今日之祸了."李世民见魏徵征说话直爽,没有丝毫隐瞒,于是赦免魏征.
古代重用人才的史实
这样的事太多了,就举个例子吧.比如曹203.早在创业之初,曹203就非常中重视网罗人才;建都许昌之后,又一再下达"求贤令",以朝廷的名义招纳贤士,试图把散落在民间的人才都聚集起来.
在选择人才的标准上,曹203以其政治家的独特气魄,一反过去以门阀和名气取人的传统标准,主张不拘一格,"唯才是举".著名的《八月令》竟然明确地提出要起用那些"负149辱之名、见笑之行,或不仁不孝,而有治国用兵之术"的人才,这是对以门阀品第为唯一标准的传统人事制度的一次猛烈冲击.对于曹203"识拔人才,不拘微53,随能任使,皆获其用"的选才标准,连宋代保守主义政治家司马光也给予了积极的评价.
罗致到了人才,还有个如何任用的问题.在这一点上,曹203亦有独到之处,这就是清人赵翼所概括的"以权术相驭".至于具体的做法,赵翼有一段精彩的论述:
盖曹203当初起时,方欲籍众力以成事,故以此奔走天下,杨阜所谓曹公能用度外之人也.及其削平群雄,势位已定,则孔融、许攸、娄圭等,皆以嫌忌杀之;荀彧素为203谋主,亦以其阻九锡而胁之死;甚至杨修素为203所赏拔者,以厚于陈思王而杀之;崔琰素为203所倚信者,亦以疑似之言杀之;然后知其雄猜之性,久而自露,而从前之度外用人,特出于矫伪,以备一时之用,所谓以权术相驭也.
(《二十二史札记》)
曹203在创业之初,需要人才帮助打天下时,他可以虚心纳士,和刘备、孙权一样对有用之才极尽礼遇.曹203厚待刘备、关羽的事情是尽人皆知的,其实他给予自己重要的谋臣将士的优待远在刘、关二人之上,故大多能得人死力.
尤为难得的是,曹203在创业之初能用度外之人,即对有用的人才做到不记前嫌,即使是仇敌也不念旧恶,不加报复,表现了一个政治家的博大胸怀和恢弘大度.
例如官渡之战后,发现许多"许下及军中人"与袁绍暗通的书信,有人提出要查清之后收而杀之,曹203却说"当绍之强,孤亦不能自保,况他人乎?"(同上),遂命"皆焚之".
又如陈琳,原是袁绍的部下,曾为其起草讨曹檄文,直骂到曹203祖宗三代.但归附曹203之后,仍然受到重用,并未遭受报复.
再如张绣,与曹203有杀子之仇.但张绣归降后,曹203不计前嫌,仍拜他为扬武将军,并结为儿女亲家.官渡之战中,张绣力战有功,后又击破袁谭,曹203论功行赏,增邑二千户,其他"诸将未有满千户者".(《三国志·魏书·张绣传》)
然而,曹203对于人才的恩惠、友谊和礼遇、宽大等都直接服务于其政治目的,他的目的很明确,笼络人心、以让人才为其所用;一旦达不到这一目的,或者过去倚仗的人才对其产生了异心,那么就毫不留情地加以剪除.
曹203智囊团的首席人物荀彧的遭遇就很能说明问题,他"弃绍从203"之后,在政治方面给予了曹203很大的支持,曹203也与他颇为投缘,甚至称赞其为"吾子房也".但荀彧自幼受儒家礼法教育,毕竟心存汉室,他之所以为曹203出谋划策就是希望能通过曹203"削群雄,以匡汉室",所以当他看到曹203权位日高,欲加国公和九锡时,便和曹203在政治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;他明知曹203有僭越之心却不肯附和,这就成了曹203实现个人野心的绊脚石,于是遭到嫉恨.关于荀彧的结局,有人说是被曹203用药酒毒死,也有人说是受胁迫而93身亡,总之是不得善终.
像这样先受礼遇后遭忌杀的自然并非荀彧一人,还有不少早年曾为曹203的统一大业建立功勋的人,到后来却不得不通过回避隐退以求自保.曹203的重要谋士程昱就以"知足不辱"为由,自动交付兵权,乞求退休;而贾诩"自以非太祖旧臣,而策谋深长,惧见猜嫌,阖门自守,退无私交,男女嫁娶,不结高门."何夔见"太祖性严,掾属公事,往往加杖",便"常畜毒药,誓死不辱".这些史实都说明在曹203后期的高压政策下,他的臣属们进退维谷,忐忑不安的心理状态.
因此,将曹203对人才既任用又猜疑的态度比照起来看,他在人才问题上奉行的其实是实用主义的方针.为了建立统一天下的王霸事业,他重视人才、礼遇人才,表现了他有囊括英才的雄才大略和容纳人才的恢弘大度;但是为了维护个人的绝对权威,他又猜忌、枉杀人才,表现了其在人才问题上187诈诡秘的
古今善用人才的例子有哪些?
1、 唐太宗重用魏征
有一次唐太宗得一宝鸟,甚为欢喜.正玩耍间,闻侍者报魏大人求见,忙把鸟藏在袖间,宣魏进殿.魏征一进来就滔滔不绝,唐太宗担心把鸟闷坏了,心神不定,结果被魏察觉.魏便故意拖延时间,等到魏走后,唐太宗把鸟拿出来一看,鸟己亡.唐太宗气得不行,可是对魏又没有办法.
唐太宗还曾曾去看望重病中的大臣房玄龄,问询医生,知尚缺一味药引"龙须",马上用匕首割下自己的胡须交予医生.
2、刘备三顾茅庐
深冬的一天,刘备带着关羽、张飞,到隆中邀请诸葛亮.谁知诸葛亮恰好不在家,刘备只好扫兴而归.
刘备回到新野,不断派人到隆中打听诸葛亮何时在家.当打听到诸葛亮外出已经回到家时,刘备当即决定二请诸葛.这时,张飞不以为然地说:"一个平民百姓,派个武士把他叫来就得了,犯不着让你一再去请."刘备说:"诸葛亮是当代大贤,怎么能随便派个人去叫他呢?你还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吧."刘备说服了张飞,叫上关羽,三人骑马直奔隆中而去.
这一天,北风呼啸,大雪纷飞,冷得实在教人难忍.张飞对着刘备大嚷:"我等何苦找此罪受!不如等天晴再说."刘备却说:"贤弟,咱们冒此大风雪,不怕山高路远,去请诸葛,不正表明了我们的一片诚意吗?"三人继续往前赶路.不料,这一次刘备又未见到诸葛亮,只好写了一封信托诸葛亮的弟弟转交,说明来意,并表示择日再访.
第二年春天,刘备更衣备马,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.张飞、关羽竭力劝阻.关羽说:"我们两次相请,都未见到他,想必他徒有虚名,不敢前来相见."张飞更是带着轻蔑的口吻说:"我们已仁至义尽,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,他如若不来,我就将他绑来见你."刘备连忙说道:"不得无礼,没有诚意哪能请到贤人呢?"
刘备三人飞马直奔隆中,来到诸葛亮的草庐前.此时诸葛亮正在午睡.刘备唯恐打扰诸葛亮,不顾路途疲劳,屏声敛气地站在门外静候,直到诸葛亮醒来才敢求见.刘备见了诸葛亮,说道:"久慕先生大名,三次拜访,今日如愿,实是平生之大幸!"诸葛亮说:"蒙将军不弃,三顾茅庐,真叫我过意不去.亮年幼不才,恐怕让将军失望."刘备却诚恳地说:"我不度德量力,想为天下伸张正义,振兴汉室.由于智术短浅,时至今日,尚未达到目的,望先生多多指教."刘备谦虚的态度,诚恳的情意,使诸葛亮很受感动.于是诸葛亮终于答应了刘备的请求,怀着统一全国的政治抱负,离开了隆中茅庐,出任刘备的军师.他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,为"三国鼎立"局面的确立,做出了巨大贡献.
古今善用人才的例子有?
商汤辨味识伊尹
周文王打猎求子牙
宁戚择主
子产识伯石
姑布子卿识别赵襄子
赵襄子任用胆胥已
燕昭王屈尊招贤
齐威王巧识墨大夫和阿大夫
楚庄王嬉游辨忠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