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admin

什么是雅俗共赏的酒令(雅俗共赏舞蹈完整版)

admin 2021-03-14 67
什么是雅俗共赏的酒令(雅俗共赏舞蹈完整版)摘要: 什么叫"雅俗共赏"?拼音:yǎsúgòngshǎng简拼:ysgs近义词:喜闻乐见、有口皆碑反义词:下里巴人、知阳春白雪、曲高和寡用法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;含褒义解释:形容...

  

什么叫"雅俗共赏"?

  拼音: yǎ sú gòng shǎng

  简拼: ysgs

  近义词: 喜闻乐见、有口皆碑

  反义词: 下里巴人、知阳春白雪、曲高和寡

  用法: 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;含褒义

  解释: 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,又通俗,各种文化程道度的人都能够欣赏回.

  出处: 明·孙仁儒《东郭记·绵驹》:"闻得有绵驹善歌,雅俗共赏."

  例子: 这些虽好,不合老太太的意;不如做些浅近的物儿,大答家~才好.(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五十回)

  

雅俗共赏什么意思

  雅:文雅,指文化水平高的人.俗:粗俗,文化水平低的人.赏:欣赏.文化水平高的人和文化水平低的人都能欣赏.形容文学作品既优美,且通俗.

  出处: 明·孙人儒《东郭记·绵驹》:"闻得有绵驹善歌,雅俗共赏."

  

红楼梦里的酒令有哪些,越多越好,本人感激不禁

  酒令趣话

  文宾

  酒令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酒文化,酒令起源儒家"礼",为喝酒时助兴娱乐的方式.大约从唐代酒令开始在社会上盛行,此后经由宋、元、明、清几代得以发展.以下是几种较为常见的游戏令(酒令之一种):

  1.传花

  用花一朵,也可用其他小物件如手帕等代替.令官蒙上眼、将花传给旁座一人,依次顺递,迅速传给旁座.令官喊停,持花未传出的一人罚酒.这个罚酒者就有权充当下一轮的令官.也有用鼓声伴奏的.称"击鼓传花令".令官拿花枝在手,使人于屏后击鼓、座客依次传递花枝,鼓声止而花枝在手者饮.

  2.拍七

  进行时要求速度快,使行令者忙中有错受罚,从令官报数,1234顺报,至明7(7、17……)和暗7(7的倍数14、21……)时,应报者拍桌而不出声.失口出声报数的罚酒.下一轮即从罚酒人从头报起.

  3.猜谜

  是群众性的智力游戏.行令时通常可以和传花、拍七结合进行.如由罚酒人出谜面,由下一轮传花、拍七的输家猜谜底.猜不中者罚酒,如猜中则出谜人罚酒,猜中者并有下一轮出谜权.猜谜还可以限定范围、加限于席上所有物或室内所有物之类,由令官行令前宣布.

  4.说笑话

  可由令官开始或上一轮行令受罚者开始、依次轮流说一个.如能逗引全席或多数人发笑,说笑话者算是成功,全席各饮一杯;倘若无人被逗笑,说笑话者认罚;如仅有一人或少数人笑,则罚笑者饮酒.

  5.汤匙令

  着一汤匙于空盘中心,用手拨动匙柄使其转动,转动停止时匙柄所指之人饮酒.

  6.酒牌令

  以牌的形式,上刻所行酒令的内容.如咸丰年间产生的《列仙勒挝人》,上划四十八位仙人的名字面存留.根据每位仙人的不同身份、经历、特点,现定铁面的法则.使用时,只荐任过抽取其中的一张牌,援服牌面上的次政法则施行.如"老子"脉,上写"寿者欢",即在席年龄大的人饮;如"黄石公四"脉,上写"有著述营一杯",即在场有著作

什么是雅俗共赏的酒令(雅俗共赏舞蹈完整版)

的人喝一杯酒,等等.

  7.筹令

  竹制筹令,始于唐代盛行于明清.用时不必费脑筋而又颇有趣味,因此文人聚饮和闺房集宴多用之.他们在酒筹上铭刻经书或诗、词、曲成句,或《西厢记》、《水浒》、《红楼梦》中人名,并由此引申出敬酒、劝酒、罚酒等名目.1982年,在江苏丹阳县丁卯桥出土的金龟背负《论语》玉烛筒一种,酒令筹五十枚.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筹令.

  这是一种早在汉朝就有的游戏,大概玩法是:先把某个物体遮盖起来,就是所谓的覆,然后有人去猜是什么,就是所谓的射.后来用字代替物品让人来猜或是用隐语猜物品.这种游戏到今天估计就发展成了幸运52里的玩法.一个人看大屏幕说此图像的特征,另一个人来猜.和这个挺像的.

  当然书中第62回中的那种玩法有点太高了.宝钗不是说这是酒令的祖宗吗.所以说他就是一种高智商文字游戏.玩的时候两人玩,你看书中有一句"从琴妹掷起,挨下掷去,对了点的二人射覆."

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

作者:admin本文地址:http://www.szxmzwx.com/zcc/9871.html发布于 2021-03-14
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章成成文学网站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

阅读
分享